浅析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前景 |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 > 正文 |
数字时代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变革是高技术的产物,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。图书馆数字化的含义很广,它不是简单的互联网上的图书馆主页,而是一整套面向对象的、分布式的、平台无关的数字化资源的集合。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,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,为加快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,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针对性政策。其中,开展数字图书馆建设便是重要途径之一。
图书馆是文献信息中心也是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的场所,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和历史遗产。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,尤其是“互联网+”概念的提出,使得图书馆数字化逐渐成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趋势。数字图书馆可以将大量纸本资源通过数字化技术重组、建设、展示,更大范围为公众提供文化资源,真正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、学术研究文献系统化的要求。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,各种阅读新载体纷纷涌现,大多是电子产品;各种阅读新样态更迭频繁,大多为数字呈现。公共图书馆,似乎正离读者越来越远。据统计,2017年上海图书馆系统总流通量数据首次出现微跌,下降了10余万册次。未来三年,电子书市场的增长率将超过30%,规模500亿,其中65%的比例会来自无线市场。数字出版领域继续发力,拓展更多的商业领域以及商业模式。目前国内图书情报单位都在积极增建各类型数字化图书馆,其中既有国家级项目,也有地方省市级项目,还有商业性数字图书馆项目。
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是一项复杂、周期长的工程,建设强大的硬件操作系统是基础保障。目前,我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落后于发达国家,国内主要的几个数字图书馆项目投资有限,资金来源主要还是国家财政。但由于国家投资资金较为分散,就建设系统而言只有高校系统、党校系统、公共图书馆系统和科学院系统。其次,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。管内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为人和计算机的结合,他们需要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,又要兼备计算机技术、网络技术、通讯技术知识,并通晓知识产权保护和网络安全维护知识。再次,随着图书馆数字化的建设,图书馆还需多做宣传和引导,带领读者养成新的读书习惯。最后关于数字化世界的制度性责任问题,电子书数字版权以及互联网档案管理技术都需要高度重视。
我国图书馆的数字化探索,将不再囿于传统的业务管理模块,而是进一步展开数字资源的加工与传播,为公众提供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信息处理、图文查询等服务。在推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时,要树立创新发展理念,与其他博物馆、美术馆等公共文化结构融合,促进文化事业的互联互通、协同服务。而且要以用户需求为核心,充分利用大数据、云计算等先进技术,持续提升服务体验。